首页
十二星座网中国民俗中国地域文化燕赵文化北京

北京最值得去的寺庙是哪个?

2015-11-24 15:46:46作者:网络

  寺庙不仅仅是佛家的建筑,也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从最开始的寺庙建筑,经过几千年来人文的融入,每个朝代的寺庙都别有一番风味。那么,在北京这个文化交汇的城市,都有哪些著名的寺庙呢?下面,小编将带你去看看北京最值得去的寺庙。


  一、宝珠峰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潭柘寺”。潭柘寺地理环境极好,寺后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

  潭柘寺历史悠久,民间曾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之说,这意味着潭柘寺历史比北京城还要早。据清朝神穆德《潭柘山岫云寺志》记载,潭柘寺前身是晋代(265-317年)“嘉福寺”,距今约有1700年历史。清代是潭柘寺最为兴盛之时,已经具备今天所见规模,今寺内建筑,大部分是明清两代遗物。这座千年古寺,前后多次更名,正名叫什么似乎被人们淡忘了,而俗名“潭柘寺”则千古流传,远近闻名直到今天。

  从规模来论,潭柘寺是北京郊区最大寺院。寺庙内外,古木参天,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荫。寺院坐北朝南,全寺建筑布局可分为三大部分,主要建筑全都建在南北中主线上。中轴线最南面是一座巨大木牌坊,形制为三间四柱三楼,顶覆黄琉璃瓦,檐下装饰有斗拱。木结构全部彩绘,前额上书金字“翠嶂丹泉”,后额书“香林净土”,二者皆为康熙御笔。牌楼的下面放置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牌楼前有古松二株,形状奇特,离地三米多高,枝叶掩映,相互搭扰。

  大雄宝殿是全寺建筑中地位最高的大型建筑。面阔五间,从檐庑殿顶。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形碧绿琉璃鸱吻,各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据说康熙皇帝初来潭柘时,在马上看到鸱吻跃跃欲动,大有破空飞走之势,于是命人打造金链子将它锁住。鸱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自然,传为元代遗物,这种古代配件现在北京地区是罕见的。大殿内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雕像,神态祥和,背后有背光,背光之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下面是石质须弥座,左古两侧分别立有阿难、迦叶雕像。这些像雕刻精美,木质漆金,为清代遗物。

  山门里的建筑依地势而上,一个比一个高。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名为“毗卢阁”,面阔七间,山调大脊,山墙的两侧有台阶直通上一层。下层室内有木质漆金菩萨五尊,均带有背光。殿内挂有乾隆手书大匾“圆灵宝镜”和厉宗万所题“寺枕龙潭,七祖分支传妙法”山连鹫岭,九峰环翠拥诸天“楹联。殿上部为三世座佛,下承六角形须弥座。站在最上层,举目远眺,远处群山如黛,近处全寺尽收眼底。

  作为潭柘寺名称起源的龙潭,位于寺后面的集云峰上,山间橡树葱郁,奇花异草遍地丛生。山上有一座围有栏杆的水池,池中龙泉涓涓不绝,清澈见底,喝一口甘甜清冽。

  1949年后,政府对此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使这宝贵的树种得以保存下来,作为名寺应景之物,供人们观赏。1957年潭柘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北京市政府拨入巨款,全面修缮潭柘寺。寺院经过整修,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特别是春夏之际。

  这里格外引人入胜,犹如一座世外桃园。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

  交通:931路镇政府站下车,948路鲁家滩站下车。

  二、怀柔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距县城约10公里。该寺初建于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护国资福寺“。因该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嫘寺“。

  寺院占地百余亩。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以及由东西四座配殿和诵经房组成的中院。院内翠竹成林,已逾六百余年,为北京地区竹林之最,康熙皇帝曾亲临寺内赏竹。院内另有两株历经千年的银杏树,雌雄相伴,果实累累。尤为独特的是院内的紫藤寄松,每逢春末夏初时节,串串藤花沿着形态奇异的千年平顶松攀缘而上,整个寺庙香气扑鼻,令游人流连忘返。该寺为历代佛教圣地,曾是为其他寺院培养方丈、住持的重地,自唐代以来香火一直极为旺盛。据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载,红螺山原称”红螺崄“,旧名”幽岚山“,又叫”宝金山“。红螺崄分为上、中、下三崄:循九龙峪,度八达崄,远望两峰并立,时人称其”云会门“,此其为下崄;由此上行一里余,有龙潭水出石隘中,沿小径山梯攀援而上有”红螺洞“,洞石古色,有人饮其水,霹雳骤至,时人疑此为龙窟,这就是中崄;再上半里,有红螺寺庙宇,寺旁有一巨松,树顶方圆四、五丈,可将寺院一半荫庇其下,由此向右有观音洞,曲而容坐,深而朗朗,此处即上崄。

  1993年4月,怀柔县文物管理所清理普同堂地下室时,发现了际醒祖师舍利塔。经进一步清理,找到了十三颗舍利和三颗牙齿。从此,红螺珍宝——际醒祖师舍利子重现于世人面前,供人们瞻仰。

  红螺寺目前尚未归还佛教界,暂由文化文物局管理。

  地址: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红螺东路2号

  交通:867路红螺寺站下车

  三、石经山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该寺被评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点“之一。房山区西北部山岳地带,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胜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关寺、云蒙山龙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遗迹文物,而石径山云居寺则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誉。

  云居寺创建于隋唐时代,历代屡有重修扩建,成为华北地区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军炮火,现仅存遗址。寺东北1.5公里处石径山上有藏径洞九座,洞内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经板,连同寺院南端藏经穴中辽、金经板共143l2块,镌字数千万。除去重复刻造者外,计刻经112O余部,刻工精湛,为中国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刻制云居石径的规模,远超过北齐的音堂山摩崖石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

  云居寺名称最早见于唐总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时代已具相当规模。辽、金时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经知名,故有”石经寺“之称。明代因在石经山东麓建东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清初又改称”西域云居禅林“,仍然保留着云居之名。云居寺历代屡有修葺,最后的修缮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98年)。在云居寺遗址范围内,北部及四隅的十座小石塔是劫后仅存遗物。自隋至明,共开凿藏经洞九个,藏石经版4559块;辽金时又在寺南侧挖穴,埋藏经版1O611块。辽天庆七年(1117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称”压经塔“。

  静琬最初所刻石经146块,一部分镶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座开放式藏经洞,洞前有门可以进出,长宽各约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撑洞顶,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称”千佛柱“。其余各洞都是封闭式,里面叠藏石经板,洞门封锢,人不能出人。

  房山石经是我国的石经宝库,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房山石经完好地保存了《契丹藏》佛经,这在世界佛经史上是件大事。房山石经是原刻石板,没有写经传抄所易产生的那种讹误、版本校勘价值极高。同时,它保存了50种以上的各版大藏经所没有的经籍。从石经中也可以看到我国书法风格的变迁和文字演变情况。

  云居寺周围现存唐辽石塔及辽代砖塔共六座,互相拱卫,从而形成云居寺特殊的佛教人文景观。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14,278块,分别藏在对面石经山上的9个洞内和云居寺文物保管所里。1961年3月,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后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安装了避雷设施,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石经库,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山区

  交通:房山12、房山19、房山31路在云居寺站下车

  四、卢师证果寺
  证果寺位于北京西山余脉卢师山腰绿荫深处,与翠微、平坡二山的寺院遥相对应。证果寺始建于隋代仁寿年间,名”尸陀林“,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唐天宝年间,因卢师又叫”感应禅师“,改称”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明下统景泰年间又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改称今名。

  证果寺沿山而筑,山门建在高台上,与殿堂处同一水平面。离寺门十多米处,有一眼一丈见方的水池,名”青龙漳“。山门内有人工堆砌的假山,结构巧妙,玲珑剔透。正殿前有恩碑,碑后有一口大铜钟,高约2米,直径1.2米,上刻《摩诃般若波罗密心》正楷经文,字体隽秀端庄。

  寺院西北角,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石门,楹联刻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过此门,有一条石子路,穿过凉亭约50米,便是幽谷天成的”秘魔崖“。

  秘魔崖是一块从山顶县空伸出的岩石,向下斜伏,其状像狮子张口,是由厚厚的石英砂岩所组成,岩石上刻”天然幽谷“四字,下为一片平地。岩石间有不少中外游人题咏,其中以翁同辙所题墨迹绝句,最为人珍爱,纷纷临摹。岩石中有个石窒,面积约50平方米,隋唐时卢师和尚居于此,因而人们称此山为”卢师山“,岩洞称”卢师洞“。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卢师山

  交通:598路、347路八大处站下车,389路、958路八大处公园站下车

  五、房山万佛堂
  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它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初建于唐代,原名”龙泉寺“。万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发育在奥陶纪石灰岩地区的巨大溶洞,原名”水帘洞“,因唐宣宗年间有一位丘号溪的老人在此创建万佛堂,遂改称”万佛堂孔水洞“。洞内有泉,水势汹涌。洞壁存有隋大叶十年(614年)刻经和隋唐时代雕像,刻经大部溺于水中。唐万佛堂早已废圯,数处古建筑遗迹和几方明清石碑,零星散布在万佛堂孔水洞旁。

  现存万佛龙泉宝殿是明代重建无梁建筑,堂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770年)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正中雕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雕乘狮文殊菩萨像和乘象普贤菩萨橡。前后有天王、神人、侍者等。或双手合十,或献花奉宝,形态不一。其中西南壁伎乐天浮雕最为精美,天人持各种乐器作弹奏状,肌肉丰满,形态自如,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孔水洞原有两扇巨大石门,早已不见,仅有宽尺许的石梁横卧在洞口,人们可以跨越石梁,紧贴洞壁,穿过溪流潺潺狭长券洞至”求帘洞“洞口,券洞尽头石壁上有两尊石雕佛像,并有《莲花经?观世音普门二十四品》刻经,这些珍贵的隋唐石刻,至今清晰可辨。枯水季节,人们可徒步通过”水帘洞“进入第一大型洞厅,然后还须乘小舟才能饱览”水底洞天“。洞中有三大洞厅,其中以第三大洞厅最为壮观,厅前一排石钟乳低俯水面,厅后遍布洁白晶莹的石花,厅南侧有一张嘴瞪目的”大鳄鱼“把守”九曲迷宫“入口,游人至此,莫不拍手叫奇。洞附近山丘上有辽代华塔、元代砖塔各一座,华塔上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为研究中国华塔出现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

  华塔建在万佛堂西北侧山崖上。塔的平面为八角形,单层砖构,由塔基、塔身、塔顶三个部分组成。塔基是典型的辽塔形制,即由须弥座及仿木构的平座组成。八角形塔身的四个正面砌出券门,南门可入塔心室。其余三面是假门,塔外壁有浮雕菩萨、力士像。塔身四个斜面上砌出直棂窗。塔身之上有腰檐和平坐各一层,平坐以上即为华美的大塔刹,塔刹外形如一根竹笋,轮廓是弧线状,其表面用砖砌成八层相叠的龛室,最下一层仿城墙,并具有城门和城楼。上七层都是单层佛龛,龛内有佛像,龛下托以圆雕的狮、象等形式的龛座,上下层龛位互相叠错,具有渐变的、有韵律的图案组合。最上即是刹顶,已毁。

  华塔多盛行于中国北方一带,现存尚有七八座。”华塔“一词由来可能是因为这类塔刹十分肥硕,雕饰甚多,有如一根盛开的花棒,因名华(花)塔。仔细考查,可以发现其装饰题材具有一定的佛教内涵,即表现毗卢舍那佛所居住的”莲花藏世界“。据传说在该世界内毗卢舍那佛可化身为一千个释迦牟尼,分居在大千世界。华塔塔刹的每一小龛即代表毗卢舍那佛的一个化身,共同构成莲花藏世界。据此佛教涵义,因而称这种表现莲花千佛造型的塔为”华塔“。可以说华塔造型是佛塔建筑开始摆脱仿木构形式的束缚,努力追求表现宗教意识,从而开了佛塔艺术创新的道路。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

  交通:房山22、房山23在万佛堂站下

  六、门头沟戒台寺
  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戒台寺历史悠久,据寺内现存碑记及参阅有关文献得知,寺前身为创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慧聚寺“,是当时以戒行见称的智周禅师隐迹之地。辽代道宗清宁年间,一位名震中外被誉为”钟普贤之灵,孕凡夫之体“的高僧法均和尚来隐此山。法均于辽咸雍五年(1069年)冬奉诏佐绿金台松务,他于寺左创建了一座菩萨戒坛,广度四众,当时不仅辽国管辖下的民众来此,南方宋土之人来此受戒的也很多。道宗对他为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赞他”行高峰顶松千尺,戒净天心月一轮“。当时法均和尚应邀赴各地宣讲佛法,”所到之处,士女塞途,旨罢市辍耕,忘馁与渴,受戒弟子数不胜数。

  戒台寺坐西朝东,建于山麓缓坡上,主要殿堂沿两条东西向轴线建筑而成。大雄宝殿一组居于南侧靠前,由低处逐步升高。戒殿一组居于北侧靠后,全部建于高台之上。殿堂四周分布着许多庭院,各院内有精美的叠山石,葱郁的古松古柏,加上古塔古碑,山花流泉,显得格外清幽。

  大殿里面有一座三层木戒坛,有阶梯上下相连。院内西北有“千佛阁”,里面有迥旋式楼梯,楼上楼下有无数的小型佛龛,一龛一佛,佛像身高都不足尺,惟雕刻甚精。千佛阁现在只遗台基及柱础,过去此阁曾是全寺中心建筑,登阁放眼,可望百里。阁为七开间,外观为两层,中间有腰檐及平座暗层,庑殿顶阁高二十余米。内部两侧各有五个大佛龛,每龛内有28个小龛,每个小龛内有三座形态不同的三寸大小的佛像,总计全部佛像在1000个以上,所以称为“千佛阁”。寺院中轴线上,山门殿、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遗址)、观音殿、三仙殿、九仙殿,殿宇依山而筑,层层高升,甚为壮观。

  戒坛是高3.5米、正方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座。底座边长约11米,每层石台外围均雕数百戒神。原来石龛外还有24尊身高一米的戒神,环列戒台四周。戒台殿顶中央,有一藻井,几条金雕卧龙盘于井壁,藻井最深处一条龙头向下,象征蛟龙灌浴。戒台最上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像前原置雕花沉香木椅十把,上首三把为授戒律师座;左边三把,右边四把,是受戒证人座。称“三师七证大师座”。戒师开坛必须有皇帝敕命。佛教徒受戒,行仪十分隆重。

  寺内其他建筑物尚多,如南、北宫院、方丈院以及寺东南角高台上的小四合院等,均属王宫贵族及僧众居住用房。北宫院又称“牡丹院”,皇六子恭亲王奕沂曾在此隐居,院分两进,前院有叠石假山,后院广植牡丹,甚为名贵。

  戒台寺于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选派僧人进驻。

  地址: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

  交通:948路、931路、931贾购在戒台寺站下

  七、寿安山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余脉聚宝山(又名寿安山)南麓,背倚山岩,前面是开阔的田野,离城约20公里。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各代有废有建,寺名亦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由于唐代寺里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至顺元年到至顺十二年间(1330-1341年)又铸造了一尊释迦牟尼大型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做“卧佛寺”。

  卧佛寺坐北朝南,背山而建。元延佑七年(1320年),元仁宗之子、元英宗硕德巴剌继承帝位,当年九月下令在兜率寺的旧址上扩建寿安山寺。十月,命拜珠(右丞相)督造。中经至治、泰定、天历,到至顺二年方才完工,改名“大昭孝寺”,后又更名“洪庆寺”。当时,为铸佛造寺曾冶铜50万斤,役军7000人,其工程的浩大可以想见。今日存在寺内的铜卧佛就是那时铸造的。明宣德、正统年间修,赐名“寿安禅林”,并颁大藏经一部置诸佛殿。成化年间,宪宗敕命于寺前修建延寿塔,供养舍利。现此舍利塔已无存。明末崇祯年间,又更名“永安寺”。清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后改名为“十方普觉寺”。

  它的主要入口有一座琉璃牌坊,入门后有一个半圆形水池,两侧配置钟楼鼓楼。寺的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大院落,在一条纵轴线上排列着四座殿堂。四座殿的第一座是山门;第二座是天王殿;第三座是三世佛殿;按建筑的规模,这座殿应是全寺的主体。因第四殿内有卧佛铜像,尽管它规模较小,却是寺的中心。四座殿堂均坐北朝南,两侧围以廊庑、配殿、客堂、方丈室等。三组院落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平面布局格式颇似唐宋时代的伽蓝七堂型制。

  卧佛殿是寺内精华部分。殿宽三间、深二间,歇山绿琉璃瓦黄剪边筒瓦项,重昂五踩斗拱。明间檐下悬黑色金字匾“怯目恒明”(慈禧书),殿内中央有蓝底金字匾“得大自在”(乾隆书)。殿内铜铸释迦牟尼侧身睡卧状,长约五米多,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面部表情慈和安祥;像后有石砌须弥座,座上有泥塑彩绘十二圆觉菩萨。据传这是反映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十二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弟子们眉垂目低,虔诚悲哀。为了表示释迦在娑罗树下涅槃情景,寺内还种植了特地从印度移植来的娑罗树。

  卧佛寺以卧佛著名,也以园林取胜。近年又在卧佛殿和三行宫之间,新砌一堵墙,将寺院分隔成两个不同风格的景区。这就增加了这处古迹的层次和园景深度,引人入胜。东面是古色古香的寺庙,西面是风景优美的庭园。方池绿水,睡莲翠竹;精巧的“凌霄阁”、“万松亭”、“龙王堂”,更使西园景观丰富多彩。东部自南而北有斋堂、大禅堂、霄月轩、清凉馆;西部自南而北分别为三座行官,间有假山水池、松林亭台,别具园林情趣。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聚宝山南麓

  交通:696路、563路、563区间、331路香山站下车

  八、法源寺
  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改为今名“法源寺”。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l2米,袒胸露怀,欢天喜地。弥勒佛背后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0米。俩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皆高1.20米。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像高2米,脑后背光,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这三尊塑像,妙像庄严,雕制精美。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l.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

  忠台一名“念佛台”,又称“观音殿”。台基高一米多,周围设以砖栏,殿堂建于台上。此殿结构独特,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之称式样与故宫御花园万春亭相同。这里保存着法源寺的历代石刻、经幢等,净业堂前有一巨大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雕刻及为精美,几可与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媲美。

  净业堂内供奉一尊明代铜制巨像毗卢佛像,高及屋顶(4.58米),共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瓣上有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向东、西、南、北;最上层为毗卢佛。

  法源寺西南角原有无垢净光宝塔。塔建于唐至德二年(757年),砖结构,高3.3米左右。我国古代的碑文,都是从右至左书写,而此碑却是从左至右的,在我国古代仅有一例。

  大悲坛是一座佛教文物官殿,这里陈列着历代佛像、石刻及艺术珍品:有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时代的陶佛座像;有东吴时代的陶魂瓶;有北整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铁铸像、宋木雕罗汉、元铜铸观音、明木雕伏虎罗汉等,都是国家珍贵文物。

  1949年以后,这座千年古刹得到政府保护,多次拨款堆修。1956年,中国佛学院在这里成立。1963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会议也在这里召开。1980年,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使之成为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中心之一。

  地址:北京宣武门法院司前街7号

  交通:地铁4号线(公益西桥方向)、在菜市口站下车(D西南口出),54路在南横街站下,机场巴士7线在菜市口站下车,88路在牛街礼拜寺站下

  九、平坡山香界寺
  香界寺位于北京西山余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又名“平坡寺”。该寺创建于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称“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称“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经重修改名为“香界寺”,意为“香林法界。”

  香界寺的建筑从山门到藏经楼,依山势顺坡而建,前后六个院落、五层殿堂,殿宇宏大、门户重重。一进寺门,有石台阶,长达数百级,拾级而上,就到大乘门。

  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寺院以藏经楼为中心,以东西“弄楼”围成方形庭院,左右有钟鼓楼,东边是乾隆行宫。中为正殿,供奉大佛三尊,两旁有十八罗汉彩色塑像。行宫上层设皇帝宝座,对面大厅悬乾隆亲题“缘净平毕”匾额。

  以山命名的“平坡寺”,始建于唐代。15世纪,明代翠微公主葬在这里,才改平坡山为“翠微山”。到l425年,平坡寺建设得已经有相当规模。香界寺的五层殿堂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这里自建寺以来即为历代帝王登山野游休憩之所。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平坡山龙王堂西北

  交通:598路、347路八大处站下车,389路、958路八大处公园站下车

  十、佛牙灵光寺
  灵光寺位于北京市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灵光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79年),初名“龙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改称“觉山寺”。辽道宗咸雍七年(l071年),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供奉佛牙舍利建造了“招仙塔”。塔为八角形,以雕砖砌成,规模宏大。据《日下旧闻考》载:“寺后有塔十层八楼,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钉龛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广约五尺余。”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征调全国各地木材扩建该寺后,始改今名。几百年来,灵光寺殿堂巍峨,风景秀美,一直是北京著名的游览胜地和佛教活动场所。

  目前的灵光寺依山而建,登上二十米高的石阶,就是大雄宝殿,内供1989年泰国已故僧王赠送的释迦牟尼佛铜像。穿过大雄宝殿就是佛牙舍利塔。院内古树参天,花木扶疏,宝塔高耸,殿宇庄严。并有莲花水池,飞泉瀑市。昔人作歌云:“翠微八大刹,灵光居第一。”而灵光寺又以佛牙舍利最为有名。

  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留下两颗佛牙舍利,咸雍七年(l071年)八月,招仙塔建成后,其中佛牙舍利便供奉在塔内。

  佛牙舍利塔的建筑非常精美,底部以汉白玉石作塔基,饰以莲花石座和玉石雕栏。每层镶刻有石门、石柱、石窗。建筑形制为八角十三层密檐,高51米,塔顶八角攒尖,盖绿色琉璃瓦,中心立木神柱一根,长8.5米。宝顶采用印度式,通高6.05米,由鎏金覆钵、宝珠、相轮和华盖等物件组成,耸拔挺立,金光闪烁。总之,佛牙舍利在结构上采用现代建筑的施工技术,在造型上保持了中国古代佛塔的传统。整座宝塔从外观看,雕刻精巧,挺拔秀丽,神圣庄严。佛牙舍利塔塔身内为七层殿堂。底层为碑室,周墙遍镶石刻碑记与经文。碑室外缘绕以石梯,盘旋而上就到了供奉佛牙的舍利堂。堂中设置金刚座和彩绘屏风,以七宝金塔供奉佛牙舍利。七宝金塔上镶嵌许多玉石、珠宝,价值连城,精美绝伦。堂内墙壁用大理石嵌成,堂顶装饰贴金蟠龙藻并,显出庄严肃穆、恬静祥和的气氛。以上六层,分别供奉着汉、藏、蒙、傣各族佛教经典、塑像和法器。目前佛牙舍利塔不对外开放参观。如今,佛牙舍利塔已经成为八大处的象征,提起八大处,人们就会想到佛牙舍利塔。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麓

  交通:598路、347路八大处站下车,389路、958路八大处公园站下车

  你可能喜欢
  北京十大美食,你吃过几种?
  美食家的乐园:北京十大麻辣烫
  有钱人的聚集地:北京十大别墅区
  丑到家了,盘点北京十大丑陋建筑

展开阅读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财运
姻缘分析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测你八字命定的财运、感情、事业 :

为男女双方测定姻缘,并给予相处建议,婚前合婚把握良缘,婚后合婚恩爱如初。

财帛非定数、求财有玄机,解析流年财富运势,把握旺财机遇。

透视你一生的感情状况,与对象是否有感情危机?你的感情运如何?

更多推荐

八字精批

八字精批

解读八字命盘,助你趋吉避凶。

立即测算

八字合婚

八字合婚

预测两人发展结果,防患不幸。

立即测算

红线姻缘

红线姻缘

有缘人,请点击查收属于你的一生姻缘。

立即测算

姓名详批

姓名详批

揭秘姓名吉凶,掌控运程机遇。

立即测算

测车牌号

测车牌号

车牌号码对你的事业等方面影响如何?

立即测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